2017 / 09/ 19
 
轉自天下雜誌採訪文章  點連結了解內容

雞農轉型養出好蛋 挺過毒蛋風暴

近來毒雞蛋風波造成人心惶惶,也導致蛋價大跌。

在興大團隊輔導下,桃園蛋農劉學銀是如何透過人道、科學的飼養方式,從食安風暴全身而退?

興聯牧場負責人劉學銀。圖片來源:楊閔攝
 

毒雞蛋事件後,位在桃園楊梅的牧場,產線全速運轉著。超過5名工作人員,在蛋籃堆疊的理蛋室,熟練地挑蛋、分裝,絲毫不受事件影響。

「我們全身而退,」53歲、身穿藍色Polo衫、講話帶點客家腔的興聯牧場負責人劉學銀邊說,邊用黝黑的雙手清理雞蛋。

他細數著近來的食安事件,從年初的禽流感、4月的戴奧辛,再到8月的毒蛋風波,一次又一次,牧場內的雞蛋皆安然過關。

關鍵在於,劉學銀5年前從傳統養殖轉型,做好源頭管理。牧場內的雞隻健康少生病,牧場也少使用化學藥劑;這次部份農民經藥商推銷、

違法用來殺雞隻寄生蟲的「芬普尼」更不在名單中。

興大與蛋農攜手 從源頭管理做起

轉型的助力,是中興大學動科系團隊。系主任陳志峰說,近年檢驗頻繁,但食安問題仍頻傳,「這表示源頭管理沒做到啊,我們是做飼養的,想從生產輔導帶來改變。」

他們和農民攜手,發動牧場革命。這對停留在傳統養殖的農戶來說,很重要。

「傳統經營必須脫胎換骨,」農委會畜牧處處長王忠恕指出,尤其這次遭殃的蛋場,多是傳統飼養的小農戶。

 

「1個產業,8個月、3風暴,」王忠恕坦言,「今天不得不相信,整個體制是脆弱的,經不起打擊,要做全方位輔導。」

 

但改變並不容易。對養雞一輩子的劉學銀來說,那也是人生的急轉彎,更是回饋他對養雞產業的感念。

小時候,他的媽媽靠著到農場替人養雞,撐起家境。「我們窮到沒有紅包,媽媽賣了兩隻閹雞讓我們過年,」劉學銀回憶。

作為長子的他,為了貼補家用,先是當起職業軍人;一到假日,孝順的他直奔農場幫忙。

這一幫,竟幫出興趣。25歲那年,他脫下軍袍,向銀行貸款、蓋雞舍,當起牧場主人。

轉型那年,恰逢他投身養雞業的第20年,更正值事業顛峰——他是肉雞的契約大戶,曾一次供應53萬隻雞給大廠。

位於桃園楊梅的興聯牧場理蛋室。(楊閔攝)

 

繼續閱讀